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必須加快和加大實施機械制造的智能化技術,緊跟世界潮流,快速實現產業與產品的調整和升級換代,讓機械制造的智能化技術充分運用到企業的生產中去,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才能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機械制造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它在國民經濟GDP所占的比例以及對其他產業的感應系數都很重。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影響到我國國計民生和國防力量的強大。放眼全球,制造業,特別是機械制造業和高技術的關系中,有兩種發展趨勢,一是智能化科技極大地改變著制造業,二是制造業正在全方位地走向智能化技術。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而機械制造業技術卻相對薄弱。
一、機械智能化技術的概念與應用
機械智能化技術就是指將傳統的機械制造技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通過信息技術滲透、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設計與制造、管理與銷售等各個領域,形成以精密成型與加工技術、現代設計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管理技術等為豐要范疇的先進制造技術,高度柔性與高度集成的方式是機械智能化技術的特征,通過計算機和模擬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構思和決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環境中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并對人類專家的制造智能進行收集,存儲,完善,共享,繼承與發展。通過集成知識工程、制造軟件系統,機器人視覺和機器人控制對制造工人的技能與人類專家知識進行建模,以使智能機器能夠在沒有人干預的情況下進行小批量生產是制造智能的目的。機械智能化技術能大力提高產品的制造精度以及產品的質量與效率,讓生產更現代化,生產成本最低化。
現代機械制造系統,數控技術是最關鍵技術,數控技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動化等特點,數集微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自動檢測、自動控制等高新技術于一身對機械制造業實現柔性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作用甚大。當前,數控技術發展趨向是由專用型封閉式開環控制模式向通用型開放式實時動態全閉環控制模式。數控系統大多已經超薄型,超小型化,以集成化為基礎,綜合了計算機,多媒體、模糊控制、神經網絡等多種科學科技術,來實現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同時在加工過程中能夠自動修正,調節與補償各項參數,實現在線診斷和智能化故障處理。
二、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現狀
當前,我國機械制造業總體技術水平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產品自主開發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研制開發資金投入欠缺,企業技改力度不足,制造技術落后,生產資料等基礎配套跟不上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到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機械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同時機械產品的開發與生產工藝的有機配合不夠,這大大影響到機械產品的使用效果。當然,中國機械制造業也有它自己的專長優勢,譬如中國市場不斷增長所帶來的機遇遠遠大干其他國家,這旺盛的地區需求大大了促進中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中國勞動力使成本相對低,2001年末,中國加入WTO后,與國外發達機械企業的合作更加日益頻繁,經濟技術交流取長補短,在競爭中尋求共同發展的市場空間。這大大促進中國機械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逐步從縮小與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三、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與發展方向
一個技術與管理先進的機械制造業,是將物料、能源、設備,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一系列制造資源,通過先進的制造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先進的制造過程變為人類生活起居中所需求產品,產出高質量、高效率、高柔性、低成本、低勞動力、低消耗、品種多和規格全的產品是機械智能化技術的愿景與發展趨勢。
1、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
(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
現代化機械制造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是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術,微型機械。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種加工和復合加上(如機械化學研磨,超聲磨削和電解拋光等)三大范疇。目前,納米技術己在納米機械學、納米電子學和納米材料技術得到了應用,納米技術大大促進了機械科學、光學科學、測最科學和電子科學的發展。而超精密加工技術正朝著納米技術發展。譬如美國1997年首次制造出直徑僅為60μm的靜電微型電機,以及幾十微米的微型齒輪、彈簧及微型機構。武漢大學研制成納米級超微電極,將其插入活體細胞后首次測出細胞內部神經遞質的動態信息。這些事例表明,納米技術與微型機械會逐漸成為21世紀的核心技術,機械制造業智能化技術將迎來微型機械電子技術和微型機器人的高速高精度高效化時代。
(2)自動化智能化
近幾十年來自動化技術發展與應用,大大提高了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同時一些先進的機械設備可以代替人去完成危險場合的工作。機械制造業早期的實時系統通常針對相對簡單的理想環境,其作用主要是如何實施調度任務,確保任務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而自動化智能化則是用計算模型實現人類的各種智能行為的技術,讓實時系統和人工智能相互融合起來,具有了實時響應的、更現實的領域發展,向智能行為的、更加復雜的應用發展。
(3)柔性化
當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這就要求現代企業產品要不斷的換代升級。具備一定的生產柔性來滿足市場多變的需要。柔性的概念就是指一個制造系統適應各種生產條件變化的能力。它與系統方案,人員和設備有關,系統方案的柔性是指加工不同零件的自由度。人員柔性是指操作人員能保證加工任務,完成數量和時間要求的適應能力。設備柔性是指機床能在短期內適應新零件的加工能力。柔性制造自動化的形式很多,譬如如美國提出的敏捷制造(AM)其主線就是高柔性生產。機械制造業的智能柔性化采用模塊化設計,功能覆蓋面大。可裁剪性強,便于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能依據不同生產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動進行動態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群控系統的效能。
(4) 工藝復合性多軸化
機械制造業智能化正在向工藝復合性多軸化發展,主要目是增強復合加工,即減少生產環節、生產工序、生產輔助時間的。正朝著多軸,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發展。譬如某一臺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加工,把工件在一臺機床上一次裝夾后,通過自動換刀,旋轉主軸頭或轉臺等各種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復合加工。
2、機械智能化技術功能發展方向
(1) 向用戶界面圖形化發展
用戶界面的概念是通過數控系統來實現與使用者之間的對話接口。圖形化用戶界面比較直觀,操作也更簡單。大多情況下,用戶只需要通過鼠標的單擊就能完成任務,計算機系統會以窗口或者對話框的形式顯示相應信息。圖形化用戶界面是個統稱,包括許多元素,如圖標,窗口,菜單,對話框等。圖形用戶界面大大地方便了非專業人士的使用。操作工可以通過窗口和菜單進行操作,便于藍圖編程和快速編程,三維彩色立體動態圖形顯示、圖形模擬、圖形動態跟蹤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視圖和局部顯示比例縮放功能的實現。
(2)向科學計算可視化發展
科學計算可視化的基本概念是運用計算機圖形學或者一般圖形學的原理和方法,將科學與工程計算等產生的大規模數據轉換為圖形,圖象,以直觀的形式表示出來??梢暬夹g可用于CAD/CAM,如自動編程設計,參數自動設定,刀具補償和刀具管理數據的動態處理和顯示以及加工過程的可視化仿真演示它涉及計算機圖形學、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圖形用戶界面等多個研究領域,已成為當前計算機圖形學研究的重要方向,科學計算可視化可用于高效處理數據和解釋數據,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語育表達,而可以直接使用圖形、圖像、動畫等可視信息??梢暬夹g與虛擬環境技術相結合,進一步拓寬了應用領域,如無圖紙設計、虛擬樣機技術等,這對縮短產品設計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科學計算可視化是機械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3)向高性能PLC與多媒體技術結合應用發展
PLC是公共有限公司、電源線車等的名稱縮寫。主要是指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用于控制機械的生產過程。高性能PLC控制模塊,可直接用梯形圈或高級語言編程,具有直觀的在線調試和在線幫助功能,用戶町在標準PLC用戶程序基礎上進行編輯修改,極大方便用戶建立自己的應用程序。而多媒體技術集計算機,聲像和通信技術于一身,讓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聲音,文字、圖像和視頻信息的功能。在智能化機械制造業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信息處理綜合化,對實時監控系統和生產現場設備的故障診斷、生產過程參數監測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
3、集成化
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規模可編程集成電路FPGA、EPLD、CPLD以及專用集成電路ASIC芯片等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機械制造業智能化的性能,同時LED平板顯示技術,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便于攜帶等優點。機械制造業智能化控制系統向集成化發展是將半導體和表面安裝技術融為一體。通過提高集成電路密度,減少互連長度和數量來降低產品價格,改進性能,減小組件尺寸,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1) 模塊化
模塊化是指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時自頂向下逐層把系統劃分成若干模塊的過程,有多種槿性,分別反映其內部特性,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塊按某種方法組裝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完成整個系統所要求的功能。模塊具有以下兒種基本屬性:接口、功能、邏輯、狀態,功能,狀態與接口反映模塊的外部特性,邏輯反映它的內部特性。在系統的結構中,模塊是可組合,分解和更換的單元。機械制造業智能化采用硬件模塊化,能使數控系統的集成化和標準化,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將基本模塊,如CPU、存儲器,位置伺服,PLC、輸入輸出接口、通訊等模塊,作成標準的系列化產品,通過積木方式進行功能裁剪和模塊數量的增減,構成不同檔次的數控系統。
(2)網絡化
網絡化是指利用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及各類電子終端設備互聯起來,按照一定的網絡協議相互通信,以達到所有用戶都可以共享軟件,硬件和數據資源的目的。網絡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產品設計,物料選擇、零件制造、市場開拓與產品銷售都可以異地或跨越國界進行。此外,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技術信息的交流、加強產品開發的合作和經營管理的學習,近幾年計算機聯網形成了巨大的浪潮,它使計算機的實際效用得到大大的提高。機械制造業智能化采用網絡化機可進行遠程控制和無人化操作,通過聯網,對加工產品進行編程,設定、操作、運行。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
四、結論語
制造的智能化技術是現代技術和工業創新的集成,是國家機械制造業的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是國家工業的基礎和支柱。因此,我們應在了解械制造的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讓我國現代機械制造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